來源:紅網 發布時間:2024-11-19
夕陽下的下攝司大橋。
11月19日,備受市民期待的下攝司大橋實現合龍,一座五跨飛燕式中承鋼箱提籃拱橋屹立在湘江之上,宏偉壯觀。藍天白云下,仿佛八仙姑提籃子在江面一揮,形成了一串令人垂涎欲滴的“糖葫蘆”。
“太高興了,走下攝司大橋去易俗河時間起碼節約了一半?!薄奥犝f下攝司那邊物價便宜,通車后騎個電動車就能過去。”
下攝司大橋北起岳塘區建設南路與書院路交叉口,南連湘潭縣湘蓮大道與鳳凰西路交叉口??芍^一橋飛架南北,天塹變通途,結束了數千年來兩地分居的歷史。自建設起,就受到市民廣泛關注。
然而,大橋建設過程卻并不順利。自2017年開工以來,歷經停工、復工,進展緩慢,與楊梅洲大橋一起淪為“半拉子”工程,一度成為湘潭市民調侃和自嘲的“靶子”。如今,在楊梅洲大橋順利通車后的兩個月,下攝司大橋成功合龍,給了湘潭市民莫大的信心。
下攝司大橋合龍段吊裝。
這離不開作為業主單位的湘潭城發集團長久以來的拼搏與努力,更離不開在建設大橋項目中的科學方法論。在湘C君看來,正是這種辯證思維下的科學方法論,助力湘潭城發集團打贏了這場“翻身仗”,收獲了社會各界的頻頻點贊。
發展論:陽光總在風雨后,所以要堅定信心
“前途是光明的,道路是曲折的。”毛澤東在《矛盾論》中寫下這樣的話,或許是在建設一線的城發人最切身的感受。
2017年7月,下攝司大橋開始施工,后續因受國家政策影響,政府購買服務模式無法實施,湘潭城發集團與社會資本方完成模式轉換,并確定以工程招標模式繼續開展項目建設。后受政府投資項目財政開工核準要求暫緩實施。這時,大橋的總體進度完成約50%。
2023年4月13日,沈曉明來到下攝司大橋項目現場,聽取湘潭市防范化解政府債務風險的情況介紹。(圖片來源 湖南日報)
2023年4月13日,省委書記沈曉明在湘潭調研,來到項目現場,強調要把握好政府化債與民生保障之間的關系,全面排查梳理“半拉子”工程,深刻吸取教訓,妥善解決問題,務求取信于民。湘潭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領導迅速行動、深入項目現場調研并多次主持召開推進會,全力以赴推動項目建設提速增效。下攝司大橋建設再次步入正軌。
“省市兩級相關部門給了我們很大的支持,城發也成立了工作專班,全力做好復工工作。”湘潭城發集團相關負責人說,項目建設專班采取“一天一巡察,兩天一調度,一周一總結”的工作方式,實行24小時不間斷施工,以釘釘子精神日夜推進下攝司大橋的建設工作。
信心比黃金更重要,信心在,希望就在。在湘C君看來,下攝司大橋建設的信心一方面源于省、市等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,另一方面來自湘潭城發集團的攻堅克難,這一系列的務實舉措讓風雨后的陽光初顯,也讓人相信只要堅定信心,撥開遮目的陰云,必將遇見燦爛的光明。
聯系論:加強統籌協調,激發合作的“倍增效應”
“一個人努力是加法,共同努力是乘法”,這句諺語放在下攝司大橋建設上同樣適用,為什么這么說?且聽湘C君慢慢道來……
塔吊運送鋼管樁支架。
與其他項目建設不同的是,下攝司大橋項目包括中交三公局、上海振華、長鐵建公司、省建工交建公司聯合體共4個承建方,大家雖然目標一致,但在工作內容、工作進度、工作方法上存在諸多差異,要想讓“1+1>2”就需要極強的協調統籌能力。
“我們駐場專班有12個人,但每個人都是做兩個甚至三個以上的人在用?!毕聰z司大橋項目負責人侯湘亞表示,項目工期按小時排班,實行24小時不間斷作業,就是為了搶抓進度,實現合龍。
那他們到底有多忙?湘C君舉個例子淺淺感受下,在30分鐘的采訪中,侯湘亞接聽了15個工作電話,其中有涉及款項支付、項目調度、原材料進場等等。而這只是駐場工作人員最平凡不過的一個日常寫照。
每日召開調度會、監督施工及監理單位履約到位、實行“三檢”制度嚴格質量控制、建立完善現場施工管理制度、定期開展安全教育培訓……每一項工作都很重要,每一項工作都需要專班工作人員的統籌協調,正如侯湘亞所戲稱“每天接電話至少80個,通話時間3小時以上,為通信事業做出巨大貢獻?!?/p>
在湘C君看來,正是湘潭城發集團時刻倡導的“忠誠敬業,奮斗不止”的企業文化精神,讓項目上的城發人時刻以放心不下的心態,全力以赴做好項目建設工作,以卓越的執行力和高效的團隊協作力,確保了大橋建設的順利合龍。
矛盾論:專業的事要專業地辦,讓大橋建設更加科學
下攝司大橋項目北起岳塘區建設南路與書院路交叉口,向南延伸,設置橋梁跨越陽塘路、湘鋼專線鐵路、北岸濱江路、湘江、南岸濱江路、飛羊西路后,終于湘潭縣湘蓮大道與鳳凰西路交叉口。大橋全長1885.5m,主橋橋型為50+120+200+120+50五跨飛燕式中承鋼箱提籃拱橋。
不管是項目范圍還是大橋建設難度,下攝司大橋都創下了湘潭歷史之最,特別是工程建設的技術難度。“下攝司大橋是湘江全段面進行多層次作業,包括打樁、搭支架、吊裝等,這對技術要求是很高的?!焙钕鎭喺f。
工人焊接水中鋼管樁支架。
況且下攝司大橋鋼結構總量為21000t,體量巨大,加上安裝工期緊張,采取傳統辦法根本完成不了任務。說起當時的困境,侯湘亞侃侃而談:“針對這個難題,我們專班邀請了一些專家和單位,一起進行‘頭腦風暴’?!?/p>
在集體智慧的加持下,施工方增加了1臺800噸大浮吊,還創新性將陸口履帶吊上泊船,組成一臺“靈活浮吊”在江面進行作業。由于該浮吊吊裝小構件靈活方便,操作時間從2小時縮短到5分鐘,極大地提高了現場作業效率。
此外,下攝司大橋橋位出河床為淺覆蓋層巖層地質,主橋支架自由高度最高達到76m,支架穩定性是施工過程風險控制最大的挑戰。經過多次分析與研究,項目方創新采取每組支架采用群樁結構形式,橫向設置連接,提高支架的抗傾覆穩定性;同時支架鋼管樁基礎采用植樁方式,入巖后澆筑混凝土增加剛度,保證基礎穩固牢靠。
湘C君的觀察+
這是堅守的力量,更是科學的力量。
從思想上的堅定信心、同舟共濟,到行動上的科學施工、精準施策,湘C君看到的是,湘潭城發集團用哲學的辯證思維,為復活“半拉子”工程踐行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論。
作為湘潭城市綜合運營商,湘潭城發集團也正以實際行動奏響城市建設的雄壯樂章,引領城市發展新篇章。而一切努力的目的,正是湘潭城發集團的企業使命:讓每個人的生活更美好。
上一篇:一橋架南北 兩岸心連心 ——寫在... | 下一篇:下攝司大橋,合龍!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