來源:湖南紅網、湘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,集團黨政辦綜合 發布時間:2021-05-15
有人說
想要了解一座城市
首先要了解它的歷史文化
萬樓
擁有400余年悠久歷史
它既是湘潭老地標的代表
也是新地標的代表
因其優越的文化、區位等因素
萬樓片區發展潛力非常巨大

4月10日,長株潭一體化發展第三屆市委書記聯席會議在湘潭韶山舉行。多項文件在此次會議上簽署,長株潭三市融城也邁上了一個新臺階。
一個月后,融城再添新進展。
5月10日,湘潭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對外公示了《湘江灣北片區(潭州大道及長株潭軌道西環線兩廂)控制性詳細規劃整合提升綱要》(以下簡稱“控規綱要”)
這也意味著萬樓片區作為湘潭融城的重點片區,將因新的開發建設和現代商業的融入而綻放出新的魅力!
今天
隨小編穿越歷史的年輪
一起來感受萬樓悠遠的歷史和時代的魅力
萬樓又名文昌閣、文起樓,位于湘潭城區東頭宋家橋側(今湘江鐵路橋下游約500米),瀕臨湘江。其始建于明萬歷四十三年(1615年),距今已有406年。上世紀50年代,萬樓主體建筑因失修垮塌,60年代其附屬建筑觀音閣失火被焚毀,唯杰靈臺最堅固,經風吹雨打,臺基保留至今。300余年間,萬樓屢廢屢建,先后5次重修,2009年開始第6次重建,2013年竣工。其總高63.48米,主樓52.58米。
萬樓寓意“萬,乃數之大者,邑從此而大”,由明萬歷年間時任京官李騰芳取名。古代湘潭文人墨客常聚于此,登樓觀景吟詩作賦。
歷經4個世紀的風雨
萬樓積淀了豐富的精神內涵
首先是執政為民之理念。當初修樓時,就體現了執政者為官一任、興盛一方的執政理念。“頹然者,正水之所去也,邑人以為弗善也。或是之以告于令包侯,謀筑石為臺,塹沙截波,覆之以樓。”二修時郭金臺《重修萬樓記》,“若猶未然,不扶籍地靈以匡茲邑,如吏職何謀?乃心協,乃群謀,重理茲閣,示捍衛城,資屯踏蓄積,又與最高峰塔乾巽二方互維,長亙于邑,士大夫有聲光,公之利賴茲邑,于萬斯年,又自今始矣。”此意更為明顯。
萬樓的興衰也折射出社會之興衰。初建也好,重修也罷,都是社會穩定和諧之時,官民共同努力、齊心協力之結果。毀壞、蕭條之日,不是兵災動亂,就是財力匱乏之時。所以民間曾一度流傳:“萬樓興,湘潭興。”
此外,萬樓還蘊含福佑湘潭之意義。這從初建時的選址,到后來的重教尊文,在地理上,文化上,官民關系上,社會穩定上,經濟財力上,都積淀著豐富的精神內涵和美好祝愿。
文化,是一座城市不可替代的軟實力。隨著“控規綱要”的實施,萬樓林立、萬商云集、萬家燈火、萬象更新的美好圖景將一步一步地成為現實!萬樓片區積淀的悠遠文化將在新時代散發出更加奪目的光彩!
根據“控規綱要”,湘潭將圍繞萬樓建設湘潭市五館一中心文化街區,打造湖南省世界級紅色文旅目的地的旅游服務基地。
五館一中心的建成,將為湘潭人民尤其是萬樓片區增添一個家門口的休閑、文化、娛樂中心。
“五館一中心”項目的建設是改進政府公共服務的需要,是優化城市功能布局的需要,也是滿足群眾多樣化文化需求的需要,更是湘潭實現城市全域旅游的重要方向。讓我們共同期待其早日建成!